江苏玉米淀粉制成的可生物降解塑料生产厂商电话
PLA: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而成的常见的之一。PLA(聚乳酸)的生产过程零污染,产品堆肥可在环境温度高于55℃或氧气充足、微生物的作用状态下分解二氧化碳和水,完成大自然物质循环,对自然环境无任何的影响。
PLA(聚乳酸)还具有可靠的生物安全性、生物降解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易加工性,广泛应用于包装、纺织、农用和生物医用高分子等行业。
的原料是聚乳酸。近年来,由于企业对禁塑令下的替代性需求持乐观态度,与聚乳酸相关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根据企业调查数据,一些与有关的企业在过去的十年中是每年增加55家新企业。其中,2015年达到峰值80家新增加,以后几年呈逐年下降趋势
。2019年新增加40家,同比下降了34.4%。
目前,聚乳酸的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建成投产的生产线少,且大多规模较小。其中,专门从事生产。
上述中禁用的不可降解塑料袋主要成分是聚乙烯(PE),基本不可降解,即便降解也大约需要200年,换而言之,扔到地面上的塑料袋,不管多少年风吹雨打日晒,它完整存在。焚烧处置又会产生强烈刺激性的氯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不管填埋还是焚烧,都对环境造成污染。与不可降解塑料对应的是可降解塑料,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逐渐裂成碎片。目前市面上消费者能接触到的可降解塑料袋,大部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降解,像“石塑袋”是在聚乙烯塑料中添加碳酸钙填料,降解后产生的塑料粉尘对环境也不友好。类似“石塑袋”,“淀粉基塑料袋”用淀粉替代了碳酸钙填料,虽容易分解,但是分解后的聚乙烯颗粒依然存在。
然而,同济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焚烧厂的炉渣中发现了很难应付的微塑料 [15],研究估计,每吨投入焚烧炉的垃圾就能产生360~10.2万个微塑料颗粒。换句话说,即使焚烧,也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塑料污染问题。而且,若从资源角度看,塑料焚烧也很浪费,不可降解塑料和可降解塑料都被迫缩短了自己的使用周期,与下文提到的通过回收环节变成再生塑料相比,失去了循环利用的可能性。相比焚烧对资源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回收是目前普遍倡导的塑料垃圾解决方案。化石基不可降解塑料(如PET)可以被大规模回收再生,再次投入塑料或纺织产品的生产。总部位于挪威的分选和回收解决方案提供商陶朗集团循环经济业务副总裁常新杰告诉《知识分子》,“PET瓶回收再生在中国已成规模,据陶朗估计收集率已达85%;而可降解塑料目前主要针对一次性应用场景的材料替代,而没有关于用后的收集与再生利用的考虑,这样就不见得比可再生利用的传统塑料。”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 “可降解塑料” 的概念、原理、条件和目前的实际应用状况。01 什么是可降解塑料?抛开条件谈降解,就像抛开剂量谈毒性。可降解性的条件包括很多方面——温度、湿度、氧气、微生物群体等都要考虑在内。另外,时间因素至为关键。普通化石基的塑料,比如常见的塑料瓶,在自然环境中经过450-500年也可以降解,但这对于我们当前所谈的环境保护毫无意义 [3]。从材料分子结构的角度来看,降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干扰一般塑料的化学结构,即将聚酯长链碳键分解成短链,再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生物质,回归自然界的物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