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聚己内酯可降解塑料哪家质量好
生物分解塑料分类
按照原料组成和制造工艺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天然高分子及其改性材料、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目前具有应用前景的生物分解塑料有:聚乳酸(PLA)、聚3-羟基烷酸酯(PHA) 、聚ε-己内酯(PCL) 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 。
聚乳酸(PLA)
聚乳酸(PLA)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取之于自然、用之于生活、回归于自然,是以玉米等含淀粉生物质或秸秆纤维素为原料,发酵生产高光纯乳酸,将乳酸制备成环状二聚体丙交酯,再将丙交酯开环聚合生产聚乳酸,不以石油为原料,只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形成生物质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聚乳酸制品的废弃物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生物质并继续成为聚乳酸发酵的原料,是世界公认的环境友好材料,也是世界应用的终极材料,可应用于医院用品、养老院用品、学校学生、社区养老、酒店用品、母婴用品、居家用品、家具用品、美容养生用品、航空用品、高铁用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发展潜力。
聚3-羟基烷酸酯(PHA)
聚羟基脂肪酸酯是近20多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它是一种很多种微生物合成的细胞内聚酯。
聚羟基脂肪酸酯是由微生物通过各种碳源发酵而合成的不同结构的脂肪族共聚聚酯。其中最常见的有聚3-羟基丁酸酯(PHB)、聚羟基戊酸酯(PHV)及PHB和PHV的共聚物(PHBV)。PHB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热塑性聚酯,尤其常在细菌细胞间发现。PHB的许多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与聚丙烯塑料接近,但它具有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在生物体内可完全降解成β-羟基丁酸、二氧化碳和水。用这种生物塑料制成的材料可用于药物释放系统、植入体及一些痊愈后在人体中无害分解的器件,但相对聚丙烯来说,PHB比较硬,且更脆一些。通过PHB与PHV共聚(PHBV)可以改善PHB结晶度高、较脆的弱点,提高其机械性、耐热性和耐水性。
随着使用国内自主技术的装置不断增多,国内PBAT生产技术至少不会受制于人,甚至达到领先水平。截止目前,国内PBAT产能已达到23.5万吨,超越了海外产能总和,而且在建和规划中的项目也几乎都在国内,产能上我国未来也将持续保持优势。目前PBAT主要原材料为PTA(对苯二甲酸)、AA(乙二酸)、BDO(1,4-丁二醇),三种主要原材料均为大宗化学品(主要来自于石油与煤),原材料价格受周期波动影响较大。
小优搜索资料了解到目前已经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可降解塑料袋,是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常用的材料有PBAT、PLA等,这些材料加填充淀粉来聚合成可降解材料通过吹膜印刷制袋来做成各种袋子,然而这种袋子价格偏高,生产中的边角料难回收使用,市面上比较少见,也很难推广。由此看来,短期内可降解塑料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塑料制品企业与消费者皆需“改变”小优在某查查中输入“塑料”二字,便检索出4762609家相关企业,新态势下,对于当下传统塑料生产企业来说,如何转型升级、初步形成替代品生产能力,并且争取尽快形成新业务的布和新产品的生产能力,是即将面临的重大考验。
2. 当可生物降解塑料因为没有得到有效回收,而进入垃圾填埋场后,它们在无氧环境下会分解出大量温室气体——甲烷。3. 当可生物降解塑料因为没有得到有效回收,而进入海洋环境后,因为海洋温度较低,缺乏的微生物和氧气,生物降解的效率会大大降低。而因为无法及时降解,这些可降解塑料依旧有很大的概率在未完成降解前对海洋生物造成危害[14]。4 整体碳排放对比1. 主要因为原材料的不同,可生物降解塑料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小于传统塑料。因为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材料主要是植物,它们降解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约等同于植物生长过程中会吸收二氧化碳,所以可生物降解塑料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机械排放。每千克传统塑料在它的完整生命周期中,大约会释放2.5-3.4千克的二氧化碳,而可生物降解塑料会释放1.14-2.6千克的二氧化碳,其中常见的PLA每千克大约释放1.8千克二氧化碳[15][16]。如果全面用可生物降解塑料替换传统塑料,根据种类不同,每年大约会少释放0-8.3亿吨二氧化碳(考虑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这个数量级相比每年约360亿吨[17]的碳排放量,占比约2.3%。